【中國禮品網訊】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的文化展會都有越做越熱鬧的趨勢,各種展會不僅成為商貿信息的交流平臺,也逐漸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言人和地域文化薪火的傳遞者。
南粵大地也不例外,借助南國書香節、中國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漫博會”)等展會平臺,廣州、佛山、東莞等城市的不同文化氣質得到了全新的詮釋。今年,南國書香節的文化味格外濃郁,除了邀請內地及港澳臺的出版公司出席書展外,還邀請了傳媒界、電影界、學術界、文學界160位一線文化名人蒞臨廣州,出席一系列公益講座、文化沙龍、簽售會等活動,連續數日人頭涌涌的現象令不少作家和出版界人士感嘆不已,主會場琶洲展館單日進場人次超過19萬。
另一方面,已是第五次舉辦的漫博會如約在東莞舉行。今年的漫博會不僅在品牌授權、銷售渠道、創意設計等方面促成多項合作之外,現場簽約金額33.5億元人民幣,還開始嘗試創辦獨立動漫文化節等活動,讓漫博會成為城市的活力中心、年輕人的嘉年華。
這些文化展會是如何成為城市風情與本土文化的縮影的?如何才能讓它們在更好地凝聚本土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同時,為城市個性留下獨到的注解,甚至像香港書展那樣,成為本地人習以為常的一種生活方式?《南方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和采訪。
現場
廣東觀眾熱情之高令人驚嘆
作為香港的“小伙伴”,廣州、佛山、惠州等城市近年來也吸引了很多文化名人頻頻造訪,此番變化離不開南國書香節的引導之功。今年,莫言、白巖松、賈樟柯、余秋雨、翟永明、陳平原、蔣方舟等名家齊聚廣東,讓讀者過足了癮,每天的講座現場都是座無虛席。7天下來,人山人海的展會現場,再一次推翻了廣東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南國書香節在借鑒“香港經驗”的同時,也開始探索出自己的路子,“廣州主會場+多個分會場”的模式,令書香惠及萬家,澤被深遠。
小高是一個文藝女青年,記者在佛山南方國際文學周的講座現場數次與她巧遇,可以說,媒體席背后的一排座位總有她如饑似渴的身影。原來,她是一個資深“書展迷”,內地大型書展一個不落,香港書展更是每年例牌。
“現在的書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展銷平臺,我最關心的是書展期間有哪些文化活動。香港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很全面,現在南國書香節也開始花心思舉辦文化活動了。”小高向記者如數家珍地列舉自己關心的領域和作家,對于她最欣賞的陳平原教授能親臨講座,盛贊不已。她說:“今年的書香節做得特別好,尤其是學術講座開始在大眾文化活動中有一席之地,這里面透露出一種培育人文精神的使命感。”
小高只是成千上萬個讀者觀眾之一,一年一度的南國書香節,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培育了一大批和小高一樣重視文化精神生活的讀者。今年書香節閉幕當天,一位參展出版社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最難忘的是惡劣的天氣難擋觀眾的熱情。這位周游全國書展的出版人,驚嘆廣東讀者的閱讀熱情,高得有點“超現實”。“賣書能賣得好固然是我們在書展上最期待的,但是看到文化名人、文學作家的演講場面如此火爆,這讓我們這些從業者看到了一種深層次的希望—人們對知識和思想是渴求的,只要這種渴求存在,就不用擔心圖書行業不景氣。”
眾所周知,一場“文化盛宴”,除了需要組織者的專業經驗和嫻熟操作,更離不開觀眾的捧場,今年的東莞漫博會就在凝聚人氣上下足了功夫,除了有知名漫畫家和cosplay團隊傾力助陣之外,還有豐富多樣的動漫展覽、獨立動漫文化節。據統計,今年漫博會入場參觀和參與活動的觀眾超過60萬人次。
回首
“茶餐廳”彰顯香港包容個性
說到國內的文化盛會,香港書展是一個不可不提的典范。自上世紀90年代起,香港就開始以展會為載體,尋找城市的文化聲音。香港書展作為閱讀力量的代表,致力于成為商家提供推廣新書的平臺,同時也為讀者提供接觸新書及會見作者的機會。發展至今,香港書展已經成為馬家輝筆下“超越了香港地域,成為兩岸三地共同的華文閱讀事件”。
香港書展
不僅如此,香港動漫節等文化盛事也逐步發展成為本土文化的驕傲,由政府、從業人員、學生志愿者、香港市民接棒共同完成的文化盛宴。它們不僅是香港市民集體記憶的膜拜之地,也是外地旅游者心目中的文化地標。
有趣的是,務實的香港人也不忘本色,將各種文化展會打造成“港式茶餐廳風味”。譬如香港書展,由專業的展覽策劃者包辦組織工作,這是港人強項,用最少的成本發揮最大的效益;再交由香港本土媒體與文化傳播機構,策劃演講等活動。“加上多元包容的精神打底,書展就像茶餐廳,有鵝肝也有牛腩河,香港書展亦有王安憶也有某某某,七天盛事,只要進場,總能如你所愿,有你所喜。”馬家輝如是說。香港本地媒體更在報紙打出“逛出一本書”的可愛口號,凸顯了香港市民在書展“淘寶”、尋求“著數”(實惠)的情趣。
展會經年累月地辦,最需要的是求新與求變。香港書展就曾在“娛樂化”方面作出嘗試,卻引來極大爭議。最為知名的一個例子當屬嫩模的加入,曾一度讓書展惹來“品位低俗、色情下流”的嫌疑。有人認為,香港書展作為風向標,反映了舉辦城市的氛圍和風氣,此舉純屬不智,令自己困于不堪境地。
意外的是,這場爭論也從某種意義上讓書展和香港這座城市產生了更為緊密的關系。“正所謂百花齊放,偌大的書展,都容不得嫩模們的事業線么?”香港“名嘴”梁文道表示,香港書展的安身立命之道應吻合香港的價值觀。換言之,如果這個城市是包容多元的,書展也應該如此。
經過一番“激辯”,時至今日,“多元化”已是香港書展不容置疑、常態化的價值核心,而作為今年書展的“新人”,一眾男模們已無法激起往年的討論熱潮。“色”與“讀”的有序分流,從一個微妙的角度體現了這座城市的“淡定”和“包容”。
展望
打造“粵味風格”鮮活文化名片
除了香港,另一個廣東文化展會傾慕的對象便是大名鼎鼎的法蘭克福書展,號稱“世界出版人的奧林匹克”。法蘭克福書展擁有數百年的歷史,不僅承辦文化活動,溝通各地出版社,討論出版界最新議題,更是懷著世界性的文化胸襟,對于跨文化譯介和文學交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盡管法蘭克福書展專門為數字閱讀舉辦了“法蘭克福學院”和“法蘭克?;鸹?rdquo;兩個板塊,但書展主辦方堅持認為,書展的“靈魂”在于書本身。法蘭克福書展主席尤根·博斯有一句非常經典的總結:“我們是一個關于內容的博覽會。無論是出版業還是影視、游戲等其他創意產業,沒有內容,所謂新技術將無用武之地。”
無論是“法蘭克福思路”,還是“香港經驗”,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從文化的角度深化城市的定位,從立足本土到胸懷世界;其次是堅持以人文或者創意為核心,多元化和專業化并舉,不偏離主題,這為南國書香節、東莞漫博會帶來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在與地方文化互動這方面,今年的南國書香節特別增添了“粵味風格”。其中,各個分會場借此機會和平臺,大力推介嶺南文化。在陽江分會場,主辦方突出其作為風箏之鄉的風箏文化,與陽江的詩詞、楹聯傳統進行呼應。另外,廣東出版界也借著書香節的東風,趁熱打鐵,推出一批粵版精品圖書,涉及嶺南歷代書家研究、廣東精神評述、嶺南建筑、民居、文庫評述等等領域,重新整合和展示嶺南文化資源。
東莞漫博會尋求的是文化、創意與生活更深層次的融合,試圖以動漫嘉年華的形式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不同于香港動漫節主打限量版動漫周邊模型,滿足專業藏家需求為主,東莞漫博會更像是一個合家歡聚的游樂場,會場里常??梢钥吹?0后的家長帶著孩子穿梭各個展區,分享那些伴隨其成長的動漫回憶。
“我小的時候很喜歡看英雄熱血動漫,喜歡鋼鐵俠和蜘蛛俠,這次我帶兒子過來,就是希望他能通過這些漫畫,培養男性氣概。”一名80后爸爸對記者如是說。
“東莞漫博會和香港不太一樣,一方面它是全產業鏈的對接,不是以賣限量手辦(動漫模型)為主打內容的,也不局限于行業內部或者動漫愛好者;此外,把漫博會打造成家庭式的嘉年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與東莞本身的城市活力相結合,讓創意文化真正融入更多市民的生活,這也是一個特色。”主辦方有關人士對記者說。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無論是南國書香節還是東莞漫博會,想要“粵辦粵強”,還需要在本土文化融合和策展專業化上不斷挑戰和探索,從展會形成展會文化,以文化味襯托個性品味。正如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所言,最成功的文化展會,“不僅是鮮活的文化名片,更是地域文化的微縮景觀。”